笔友是在大众传播媒介牵引下,以书信为载体而形成的朋友。中学生交笔友,是中学生群体中的时髦现象,它具有在短时间内流行又迅速消退的特征。 此社会调查报告分析了笔友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点,并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交友活动。
本文所涉及的材料,主要是中学生笔友的信件,均征得学生同意。
调查对象的检出
调查对象的选择主要依据三条原则:
第一,在一所城市省级重点中学,以支笔友的主动方为中心收集材料。第二,短时间内(以五个月为单位)个人收信在 20封以上者。第三,交往的信件为正式的信件,不包含明信片和贺卡。明信片和贺卡也是交友方式之一,但不是笔友交往的主要方式。
例一:俊,女,初一学生。该生在《少年智力开发报》交友联谊栏目,登出《1998年的我》一文,并附照片、个人小档案和花季留言。从1997年12月到1998年2月共收回信91封。其中小学生3封,初中生85封,高中生3封,其回信分布江苏等16个省区,以中小城市和乡村的学校为主。
例二:莉,女,初二学生。该生写征友启事,登载于《东方少年》朋友有约栏目。她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,有足球、摄影、诗歌、电脑,最喜欢的是写作。从1998年2月至 5月共收到笔友回信458封。其中小学生3封,初中生430封,高中生9封,其他16封。回信分布全国除港、澳、台以外的所有省区,尤以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广东、四川、甘肃为多,且多是中小城市和乡村的中学。
例三:洁,女,初三年级。该生打电话给南京经济广播电台快乐制作间栏目,以直播形式征寻笔友。她介绍自己已满18岁(实际16岁),身高 l.7米(实际l.65米),是某省重点中学学生,喜欢听张学友、张信哲、许茹云和齐秦的歌,也喜欢唱歌,最大的爱好是体育运动,特别是球类,还获得许多奖(实际从未获过奖),最后留言“来信必复”。从1997年12月至1998年3月,共收到笔友回信226封。其中初中生26封,高中生91封(普高37封,职高54封),大学生37封(普通高校20封,军事院校17封),部队战士44封,其他各类社会人员30封。其分布南京较为密集,散布于苏南、苏中、皖南一带。
例四:沈某,女,高一学生。该生写信给南京音乐广播电台空中交友站栏目,介绍了自己交笔友的愿望,由节目主持人播出。从1998年3月至6月共收到信件57封。其中初中生24封,高中生21封(普高7封,职高14封),初高中不详2封,部队战士2封,各类社会人员8封。信件分布与第三例相同。
交笔友的基本特点
主动方特点
第一,多为女性。考虑到选择事例时的偶然性,我们放低标准(每月收信20封以下),并将调查·时间范围延长。结果发现交笔友的主动方多为女生,表明女生比男生具有更强烈的交笔友的动机,“店已有心里话,小秘密,麻烦事只愿对着墙说”,她们更多地需要倾诉和抚慰。
第二,主动方比较爱好文学,并具有较为细腻的感情。比如,她们用的笔名一般是:梅洁、白雪、茹新月、枫寒等,透露出纯洁、高雅的文学意味。枫寒曾写道:“我喜欢的动作莫过于嘴里咬着一支笔,手托着腮,坐在桌子前,着窗外或天花板,在自己的世界里遨游。”上述四位同学,除第三位外,交笔友的动机基本上是以文学的形式,追求纯真完美的友情。
第三,交笔友者在校内生存状况为:学业成绩中等偏下,几乎没有成功感。虽然未见她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,但是学业的竞争,使她们感到缺少真情交往,以致等待信件的那份期盼、收到大把信件的那种骄傲,以及拆开信件的那份神秘是最开心的事。她们的行为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,而她们并不回避,反而多少有点炫耀。“我们的背上似乎也压着三座大山——老师、家长、同学,学习不好老师会生气,家长会伤心,同学会嘲笑。正是由于这样的压力,我们要争取自己的一片天空,我们要交一个真诚的朋友,互相倾吐心中的苦闷,互相开导;互相分享快乐,互相祝福”。当我们问及哪些同学交笔友时,同班同学几乎都知道,而老师几乎都不知道。
受动方特点
第一,性别特征。初中男生回信的占初中回信总数的74%,高中生(含职高生)回信的男生占高中回信总数的95%,总体上男生回信多于女性,并随着年级增高男生比例增大。这说明:受动方交笔友的选择往往是交异性朋友。
第二,所在学校类别特征。以高中为例,省级重点中学没有,普通高中占高中回信总数的 41%,职业高中占高中回信总数的59%。可见,学校类别层次越高参与交笔友人数越少。这说明:交笔友现象反映了中学生的生存状态,学业的成功的满足感,会减弱其交笔友的热情。
媒体对受众的影响
第一,对中学生影响大的主要有印刷媒体(报刊)和电子媒体(广播电视等)。
通常印刷媒体在中学生中具有特定的读者群,《少年智力开发报》、《东方少年》都以初中生为对象,所以回信几乎全部是初中生,其中初一年级占29%,初二年级希望月报/ 2000年4月/总第43期占53%,初三年级占18%。这也许是初二阶段,学生面对学业成绩的分化,社会压力的增大,自我与社会矛眉异常突出的储果;他们面对生理的急剧变化和心理的相对幼稚,产生的内心冲突十分激烈。
电子媒体具有开放的特征,除去社会其他方面的回信,初中阶段占28%,高中阶段(含职业高中)占72%。高中生比初中生自主择友的动机强烈,而且对电子媒体的依赖程度更高,择友的指向性更强。
第二,笔友双方都以书信为载体。
书信是有序的线性的文字符号,较适宜用来传播复杂的观念,并且双方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。这易使笔友将自身理想化,也将对方理想化,避免了双方现实因素的干扰。如例三的洁的行为,是一种夸大,更是一种理想化。也正如一位笔友在回信中所说:“其实我周围有一群很好的朋友,但由于我生性率直,许多真话常常脱口而出,因此得罪了许多人,所以我觉得我得有一个有一定距离的好友。”
这样的好友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,笔友形式正好满足了中学生追求完美友谊的心理需求。
教师的态度与我们的看法
教师的两种态度
一是如临大敌,认为是个严重的问题,从而大加干涉。结果造成情绪对立,交笔友现象得到暂时抑制或潜入地下。二是放任自流,认为交笔友是个人的私事,不必干预。结果一些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。
我们的看法
我们认为这两种态度都有失偏颇。
首先,干涉是不可以的,干涉是一种违法行为,任何人都有通信和交往的自由。
其次,放任也是不可取的,尽管交笔友这种现象本身并没有什么错,但可能会带来其它的负面影响。因此,正确的方式是疏导。既然交笔友的目的是以另一种形式来取代现实的交往需求,学校就有义务为这样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渠道,以解除他们在精神上的孤寂,增加认同感。比如,应组织和鼓励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,让学生自主地办好校刊、校报,办好学生电视台,举办手抄报比赛,为学生提供发表文章和议论的舞台。
对交笔友者,可以交给她们特定的任务,如设计板报,筹划或主持班会。其目的是让他们融于集体之中,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另外,可以组织同学们在民主、平等、自由的气氛中,就中学生交笔友现象,进行开放式的讨论。各种意见相互交流,其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如何做的答案,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,不是不可交笔友,而是如何选择笔友。
|